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名文化传承与发展
近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地名网”公益性服务平台经过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改版,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增设了“地名•地理标志产品”模块。 地理标志产品数字化平台是“中国地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度挖掘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名文化底蕴,创建品牌形象,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产品传播力度,助力地理标志产品内销外贸,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使国内外消费者共享地理标志产品成果,让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现代网络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地名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文件明确目标要求“加强地名文化宣传,突出地名文化特色,不断发展地名文化。地名文化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地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地名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地名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地名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形成地名文化发展繁荣。”在新时代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2022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中,将“地名文化保护”专列一章,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实际出发,加强地名文化公益宣传,组织研究、传承地名文化。”地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中国地名网地理标志产品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契机,开展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 地理标志产品的前身是源地文化产品,1891年巴黎公约《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提出了“货源标记”的概念,但是未做出明确的定义,直到1985年的《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中才确切的规定原产地名称的定义:“在本协定中,原产地名称系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其质量和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到1994年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才首次提出“地理标志”这一概念,其中规定的概念与《里斯本协定》规定的原产地名称相似。 2020年9月14日中国和欧盟历经8年22轮正式谈判、上百次非正式磋商,正式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当年10月份,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随即开展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地名文化建设,这就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找准了产品的地名文化与地域之间的恰当关系,即一个特定区域和地方的特定标识,这个标识既包括农产品和工艺品,也可以是文化遗存和建筑等,她典型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特性,将涵盖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普洱市是以一种茶叶来命名,茅台镇直接就是以茅台酒来做的城市名称,盐城市是盛产海盐而得名,这些都是以地理标志产品来命名的城市,蕴含丰富的地名文化,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和这座城市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纽带关系,甚至有些产品本身就是这些城市的经济命脉。所以,地理标志产品来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而地理标志产品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也成了这座城市的基本特质。 因此,将一座城市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等聚焦在一个产品上,让这个产品带着这座城市人民的无限深情传遍千家万户,是中国地名网的使命。中国地名网将地名文化与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天然的关联,会在数据化时代得到创新性发展,加强和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模块建设,提高地理标志产品企业服务水平,建立各类地理标志产品服务系统,不仅能够传承和发展地名文化,同时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和新发展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