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我国地名标准化 -九游app官网

 第八讲 我国地名标准化 -九游app官网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网站
本站由中国地名研究所负责内容组织和审核
当前位置: 九游app官网 > 科学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第八讲 我国地名标准化

来源: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时间:2021-05-24 10:11 浏览量:128 次

地名称呼的统一和正确书写,不仅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同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名书写不准确或多地重名,往往影响到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地名的混乱也会造成经济建设中人力财力的损失。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不仅给测绘部门带来地图上地名的混乱,而且往往影响到交通、邮电和人们的相互交往。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地名相互转译也需要统一规范。现代海洋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大洋的关注,使海底地名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海洋地形要素名称也急待统一和规范。所以说,地名标准化是时代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在必行。

地名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地名标准化,概括地说就是规定地名的书写形式及其使用条件。英文写作standar dization,geograhical name。法文写作normalisation desnoms géographigues。西班牙文写作normali-zación de un nom bre geográfico。由于各国语言文字等情况不同,各国都有自己标准化的具体规定。一般地说,用本国官方的或通用的文字统一地名的书写形式,称为地名国家标准化。标准化地名是按一定的要求并经政府或有关部门认定的,它有别于当地或外来的各种不同的混乱叫法和书写,是在地图、文件、书刊、碑、牌、邮电、通讯等正式场合下使用的。我国对地名标准化的要求是:一个地名的文字书写(汉字书写、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民族文字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要符合正字正音的规定;地名含义健康;命名、更名履行法定的批准手续;译名要符合国家制订的规范化要求,并按标准音(无标准音的按通用音)进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拼写。地名含义不好的要进行更名。需要新命名和更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公布实行。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写要符合规范化的原则。

地名标准化的方法和措施

地名标准化是针对地名称呼和书写混乱而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标准化是一件极为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且要经过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过程。为了逐步实现全国地名标准化,首先要摸清地名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我国地名存在那些问题呢?过去主要是:①存在带有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等含义不好的地名;②一地多名、一名多写;③重名;④用字生僻;⑤地名随意改动;⑥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不够规范;⑦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尚不统一。

1.清除带有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歧视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等含义不好的地名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几经演变,方流传至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地名中既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外国侵略者命名的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名称,也有统治阶级妄自尊大在边境中命名的带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地名,还有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镇压少数民族反抗,在少数民族地区命名的带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地名。如位于新疆与青海交界的布喀达坂峰,1885年沙俄少将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偷测我国地图时,命名为“莫诺马哈皇冠峰”(简称莫诺马哈峰),瑞典人斯文赫定,把我藏北一山命名为奥斯卡尔皇帝峰,把冈底斯山改名为外喜马拉雅山等,这都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毗邻朝鲜的丹东市,过去称为安东,与越南邻接的友谊关,过去称为镇南关,旧的名称带有大国沙文主义性质,影响了我与邻邦的睦邻友好。乌鲁木齐旧称迪化(启迪归化之意),呼和浩特旧称归绥(归顺绥靖之意),云南的富源旧称平彝等,这些都是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例证。属于此类性质的地名用字,如镇、靖、定、平、化和猛、猓、猺、毒龙等都影响了民族团结。对于地名含义不好的,即①有损我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②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妨碍民族团结的;③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或极端庸俗性质的;④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都需要进行更名。其办法是:有原名而无其它含义不妥者,恢复原名,无原名者可另起新名。

2.对一地多名、一名多写要确定一个标准名称的书写形式

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写的问题较多,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山叫前山,也叫后山,这是由于附近居民所居住的村庄位置不同而对该山有不同的命名。山在其村前的叫前山,在另一村后的该村居民称后山。福建漳州市有座山,共有五个名称,都是周围村庄的居民根据不同角度看山的形状而称为龙舌山、龙寺山、龙柜山、龙瑞山、马形山。有些地方由于居住的民族不同,对居住地的称呼也不一致。如新疆的塔城是汉族称说,维吾尔语称乔恰克,哈萨克语称乔乌恰克;蒙古语称塔尔巴哈召。云南的芒市是佤族、崩龙族的叫法,而傣族则叫勐焕。有的虽属同一个民族语地名,但也有不同叫法,如云南省盈江县的勐盏又叫司浪,为傣语地名。有些地名的书写用字很不一致,令人混淆不清。其原因很多,有的是以笔划少的字代替笔划多的同音字,如鸳鸯水写作元阳水(北京),碌碡坪写作六州坪(内蒙),窑写作夭等。有的受方言影响听错音记错字的,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测绘外业调查中,如把“烟墩山”写作“炎当山”,“油麻山”写作“有马山”(福建),“六娘殿”写作“路凉殿”(四川)等。我国西北地区“斜”读“学”,“斜梁”误写为“学梁”,有的地名用字随意简化,如将葛、菜、坞简写为茖、等,福建龙海县的海澄写作海汀。这些都造成了一名多写,甚至有的往往误为一地多名。处理这类问题就是要确定标准名称和标准书写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正名、正字。一地多名者要根据其当地通用的情况确定一个标准名称。在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对同一驻地有不同称谓是正常的,但也应使其本民族的叫法和书写形式统一。另外还要根据本地使用该地名的情况和外界的通行情况确定一个汉字书写的标准。至于有些地方由于行政区划名称与驻地名称不同,则不属一地多名的范畴。因为行政区划名称与驻地名称所代表的不是一个实体的范围。有些城市还有简称,如上海称“沪”,重庆称“渝”,也不属于一地多名,标准名称仍系上海和重庆。地名的书写要根据已规范的字典(辞典)定字,要杜绝错别字、异体字和自造字。

3.解决重名问题

地名的重名问题较多,就一个县的范围而论,多数县内都有重名问题。例如地名普查时安徽省庐江县520个大队就有27个重名,北京海淀和四季青都有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正白旗。就全国范围而论,重名的现象就更多了。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79年版)中出现的地名而论,“花桥”这个地名就有20个,“溪口”13个。但是无论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是做不到没有一个重名的,只能做到控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家有关命名、更名的规定要求,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一个市(地区)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巷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用同音字命名。其它如全国的铁路站名、邮电局名等也要做到不重名。主要山、河、湖、泊尽可能做到不重名或少重名,当然达到上述要求要有个过程,要逐步做到。

重名更改的方法很多,但要方便群众,使群长众乐于接受。一般常用的方法是:①如有数个地名相重,其一不动,其它启用别名或曾用名。②名称前冠以方位、大小。③名称前加姓氏或姓氏组合。④调整个别用字,但不改变读音。⑤另起新名。

4.尽量减少生僻字和方言地方用字

在我国地名中有不少字是生僻的,有些字在现代汉语字(辞)典中是查不到的。人们往往读错,闹出笑话。在县级名称中就有不少字是很生僻的。如山西的芮(rui)城、浙江的嵊(shèng)县、山东的郯(tán)城、临朐(qú)等。在一般居民地或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中,生僻字就更多了。如西北地区的圐圙(kūlüè)、辿(chān)、榼(kē),江浙一带的(1ù)、氿(guǐ)、埭(dài)、岙(ào)、畈(fàn)等等。在生僻字中也存在着异体字,即同样的读音和含义但写法不同,如漈(jì)写作、沶;岙写作、礇等。有些生僻字系方言字或土俗字。如闽方言中的(音近臭)是树的意思。兜是边沿的意思,地名中的兜是树边的意思。在广西、湖南一带还流行一种土俗字,如岜(巴)、(那)、竜(龙)、咘(布)等。这些地名用字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给人们的相互交往、文字的规范、电子计算机现代技术的应用都带来一定困难。此外还有一些自造字更造成地名书写的混乱,使人难以认读。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①新命名时尽量避免用生僻学。②对现行地名中的方言字、土俗字在标准化处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对少量没有什么含义的、现代汉语字(辞)典上又没有的生僻地名用字,可用常用字代替。部分土俗字已习惯用简化同音字的,如等可简化为那、农。但对那些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通名意义的地名用字还要保留,要将该字的书写形式及其读音由省地名委员会统一整理上报中国地名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进行审音定字。③地名用字要规范,不用自造字、错别字、旧体字。简化字要以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文化部1955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联合印发到省级出版单位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5.加强地名管理,地名命名、更名要有立法手续

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新地名不断出现,旧地名在消亡,有些地名因某种原因而进行更改。但它绝不能大量地随意地进行更动,必须做到相对稳定,否则就会引起混乱。西汉末年王莽时期大规模更改地名,使得官吏、百姓皆不能记,连他的诏书也要注上原名。“文革”时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地名大量更改为所谓革命的词汇,造成许多城、乡地名重名。新旧名称同时使用,当地和外乡人都经常搞错,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地名不能乱加更改,必须更改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立法程序办理。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名的管理和监督,做到相对稳定,并符合标准化要求。

6.建立地名标志、推广标准化地名

地名标志的设置是实现地名标准化的重要措施,搞好这项工作既能推广标准化地名,又能杜绝一名多写、书写混乱现象;对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美化城乡环境,方便群众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是两个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设置地名标志首先应做到采用法定的标准地名,书写要符合文字规范。在各民族自治区,地名还应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形式。随着对外开放的需要,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也应该在地名标志上书写出来,拼写时要按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有关规定进行。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标准化

少数民族语地名分布范围很广,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少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既使有文字也尚无统一的标准音,如藏语有三大方言,西藏的前藏、后藏称卫藏方言;青海的果洛、海南、海北、黄南和海西州以及甘肃的甘南、天祝、四川的阿坝州属安多方言;西藏的昌都、那曲、阿里地区、青海的玉树、四川的甘孜州、木里自治县和云南的迪庆州属康方言。藏文的书写相同但读音相差甚远,甚至难以通话。地名的藏文书写和汉字译写十分混乱。不少地名过去从无一个固定的书写形式。像唐古拉山这样一个名山,藏文的书写也是十分混乱的。据不完全调查就有tanggula、dangla、 tangla等10多种不同读音,自然藏文书写也就不同。除同一民族语地名自身称呼和写法不一致外,在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对同一地方各有各的叫法,更造成一地多名书写不一的混乱现象。另外,由于民族迁徙,地名由一种民族语演变为另一民族语,或同一地名由两种语言形式组成的情况也很多。地名中重名现象十分普遍,如傣语地名中的“曼那”(田头寨)、“曼农”(池塘寨),佤语中的“永让”(石头寨),蒙古语的宝格达(圣贤)等都是一名多地。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标准化比汉语更为复杂。因为地名中存在的问题本来就比汉语地名较多,而且由于民族的迁徙、语言的融汇,有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地名的起源、演变、书写、含义就很难找到依据。再加上有些语言方言差别很大,对解决地名的读音就更增加了难度。怎样解决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标准化呢?重要的是要先分清地名的语别,而后根据不同的语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区分语别就必须弄清含义,含义和语别二者是分不开的。含义是指该语言的含义,不同语别尽管地名的读音相近但含义则不同。确定语别的主要原则就是依据该地名的民族语义,如内蒙苏尼特右旗的“不冻河”依字义认为是汉语河名,经调查是历史上达延汗之第三外重孙命名的蒙古语名budun he(粗或大的意思)。该河入冬自然冰冻,无不冻的特征,故其专名应是蒙古语名。该河的汉字书写亦应规范为“布敦河”。不少地名,尤其是行政区划名称其通名多为“汉语名称,专名是民族语名称。也有的地名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合的,或者起源于某个民族语言后又转化为现在居住在这里的民族语言,对这些情况在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时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双语地名仍可按两种语言去规范。源于某种语言现已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地名,如原语言特征明显并有文字记载,仍可按原语言规范。如原语言已经模糊,现语言已约定俗成,即可按现语言进行规范。少数民族语地名中一地多名、重名、含义不好等方面的问题,其解决的方法一如前述,至于少数民族语的汉字译写亦将另有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

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主要是对外在国际交往中使用。过去一直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拼法。常用的英文拼法主要是“威妥玛式”。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各有各的拼法。在邮电中又通用“旧邮电式”。因此同一个地名在不同的罗马字母语种里拼写都不尽相同。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所做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可以在对外文件书报中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1971年周总理指示用汉语拼音编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以应国内外需要。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了我国代表团提出的《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人、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从1979年元月1日起,我国对外文件、书刊一律采用了汉语拼音拼写地名。

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汉语地名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拼写;蒙、维、藏等少数民族语地名照《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拼写,其它习用汉字书写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按汉字书写形式及读音拼写。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名称中的民族名称,按1982年12月22日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我国民族名称拼写法》拼写。如维吾尔拼成uygur,藏族拼成zangzu。台湾地名可仍用旧拼法或采用汉语拼音后面括注旧拼法,以作为过渡。汉语地名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其专名和通名分写,专名或通名中的修饰,限定成份,单音节的与相关部分连写,双音节和多音节的与其相关部分分写;自然村镇名称不区分专名和通名,各音节连写;通名已专名化的按专名处理;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人名中的姓和名连写;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但其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少数民族语地名中的通名和附加形容词,汉语习惯音译和意译的,或者音译后又重复意译的,一般都照汉语习惯拼写。意译的部分按汉字注音,音译的部分按民族语转写。如雅鲁藏布江拼写为yarlung zangbo jiang。地名的头一个字母大写,地名分几段时,每段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在地图和一般书刊上也可不标注调号。地名标志可用大写字母,不标注调号,但其它方面均应遵照有关规定拼写。

作者:王际桐

原载于《地名知识》1986年第3期。


【】

icp备案编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

九游app官网的版权所有、主办: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研究所)
邮编:100054 总机:(010)660750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