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
中国地名在罗马字母各种出版物、通讯社、对外广播、对外邮电、外事文件中,统一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并作为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过去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一直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旧拼法。旧的拼法为数甚多,就主要方案而言,自1605年利玛窦方案以来,外国集体或个人设计的约40余种,中国人设计的近20种,加起来约60余种(注)。但很多早已淘汰或过时了。剩下常用的英文中主要是“威妥玛式”和“旧邮政式”以及一些国家自己拟订的转写方案。“威妥玛式”(wade system)是19世纪英国驻华使者威妥玛拟订的汉字译音方案,并编了一部英国人学汉语的课本—《语言自迩集》,于1867年出版,之后逐步扩大它的用途,沿用为英文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等专名的拼法。1912年出版的翟理斯编的《中英字典》采用了“威妥玛式”,并略加修改,成为后来英文的常用拼法,称为“威妥玛一翟理斯式”(wade giles system) 。“旧邮政式”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是邮政系统过去使用的一种拼法。它基本上采用了“威妥玛式”,所不同的是不带任何附加符号,还用一些地方方言拼写,韵母形式也略有差别,同音地名附加省名的缩写。“威妥玛式”等旧拼法的语音系统不符合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规律。除英语使用“威妥玛式”外,其它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都根据自身语言特点有其各自的拼法。因此,同一个中国地名在不同的罗马字母文种里拼法是不同的。例如北京,汉语拼音为bei jing。英文、德文拼作peking、法文拼作pékin、西班牙文拼作pekin,葡萄牙文拼作pequin、意大利文拼作pechino、世界语拼作pekino。至于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大都是直接根据少数民族语拼写的,也没有一定标准。这种混乱现象对国际间科学、文化的交流是很不利的。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这个《方案》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标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同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可以在对外文件、书报中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1958年我国的邮电局名即使用了汉语拼音,继而铁路站名、气象站名、部分城市街道名称也使用了汉语拼音。1971年,周恩来总理又指示用汉语拼音编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以应国内外需要。1973年,联合国秘书长致函我国政府,邀我派人参加第五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在此之前,出席一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的台湾代表主张采用“威妥玛一翟理斯式”拼法作为中国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匈牙利等国代表反对,建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一、二届会议都未作出决定,有待于当事国来考虑。根据这一情况,外交部就关于出席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的有关问题向国务院作了请示。报告中指出,要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改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人名、地名作为统一规范。此项工作待国家测绘总局恢复后由总局抓。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上批示:“同意恢复国家测绘总局的建议”。为了贯彻周总理的批示,1974年,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研究所地名研究室配合地图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张1:600万汉语拼音字母版地图及索引。1975年3月,我国首次派出专家参加了第六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正式提出了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作为国际标准,得到多数专家的同意。同年,为了解决蒙古、维吾尔、藏族等少数民族语地名罗马字母的拼写问题,测绘研究所地名室在有关省、自治区的协作下,对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和四川的甘孜、阿坝等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地名调查并编辑了地名录。197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测绘总局修订了1974年制订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7年出版了汉语拼音字母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汉、英对照)》。继之,航海出版社出版了汉语拼音版《中国沿海海图》。1977年8月,我国派代表团出席了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经过多方努力,会议以一票反对,四票弃权,四十三票赞同通过了我国代表团提出的“提案”并作出决议。其决议原文如下: 会议 认识到《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法定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中国已制订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注意到《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用于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法是最合适的,中国已出版了汉语拼音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汉、英对照)》等资料,《汉语拼音方案》已得到广泛应用。 考虑在国际上通过一个适当的过渡时期,普遍采用汉语拼音写中国地名是完全可能的。 建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 1978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外交部、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从1979年元月1日起,我国对外文件、书刊中的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和各类地名标志中的罗马字母拼写,一律改为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部分)》于1984年12月正式颁发,我国汉语地名的拼写更趋完善。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我国地名,汉语地名照普通话语音进行拼写,蒙古、维吾尔、藏族少数民族语地名照《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转写。它适用于罗马字母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在各罗马字母和外语中,原则上均应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形式,但考虑到在各种外文版的图书、报刊中,目前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允许有一些特殊处理办法。如含有一些特殊意义的地名或旅游点等。可以意译;专名系单音节时,其通名部分先音译后重复意译。如黄河,英文可写作huanghe river。个别惯用拼法和台湾地名可不改,或采用汉语拼音后面括注旧拼法,作为过渡。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中的民族名称,按1982年12月22 日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我国民族名称写法》拼写。如维吾尔为uygur,藏族拼写为zangzu。汉语地名由专名和通名构成者,其专名和通名分写。专名或通名中的修饰、限定成分,单音节的与相关部分连写,双音节和多音节的与其相关部分分写。自然村镇名称不区分专名和通名,各音节连写。通名已专名化的按专名处理。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人名中的姓和名连写,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但其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少数民族语地名中的通名和附加形容词、汉语中习惯上意译和音译的,或者音译后又重复意译的,一般都按照汉语习惯拼写。 意译的部分按汉字注音,音译的部分按民族语转写。如雅鲁藏布江拼写为yarlungzangbo jiang。地名的头一个字母大写。地名分几段时,每段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 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我国地名,使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走向了统一规范的新时代。但是这一统一规范工作还刚刚开始,无论是对汉语地名的拼写,还是对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拼写,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际桐 原载于《地名知识》1987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