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名的分类
地名的分类是地名学的重要课题。科学的分类必须依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合理的分类也可以反过来检验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研究地名的分类,有助于地名本质特征的认识。地名的科学分类不但对地名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是现实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客观事物的持征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特征出发,可以对同一事物作不同的分类。地名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有多种分类法。 地名是语言里的专有名词,根据构词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纯地名(鲁、琅玡)、复合地名。复合地名中又有单层(长江、狼牙山)、多层(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之别;根据语源的不同,还可以分出方言词地名、民族语地名、外来语地名等等。作为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地名还可以分为当代地名和历史地名,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地名和局部地区通行的别名、俗名,现实地名和虚构地名(火焰山、未庄)等等。地名的通名反映了地理实体的类别,根据通名的不同,又可以分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前者包括平原、沙漠、山脉、河流等等;后者包括人工地物、居民点、行政区划等等。 地名的构词法分类是地名学和语言学共同的研究内容;地名的历史层次分类是地名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共同课题;地名通名的分类则是地名学和地理学共同关心的内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地名学是多面性的边缘学科。 然而地名学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地名是地理实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地名既不是地理实体本身,也不是和地理实体毫无关系的虚构,而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的对立统一。研究“人们是怎样为地命名的”,这就是地名学独特的研究内容。地名学所研究的地名的分类应该是这种意义上的“命名法的分类”。下文试从四种不同的命名法分析地名的类别,同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描述性地名。在所有的地名中,常见的是描述性地名,就是描写地理实体的地理特征的地名。人们描述各种地理特征时,常见的有三种不同的着眼点,这类地名分为三个小类。 (1)表示地理位置的 有的指名地理实体的方位,例如河南、河北指的是和黄河的方位关系;山东、山西是依太行山脉定位的。带“阴”的地名表示山之北、水之南(华阴淮阴),带“阳”的地名表示山之南、水之北(衡阳、洛阳)。各地的小村落如山前、岭后、水南、溪东、前村、后城、田心、中寨、临江、湾边等也属于方位地名。 有的标出距离和高度,北方城乡有许多十里铺、七卫营、八里庄、三里河、五里店,山区有五里坡、千里岗、百丈漈,军事地图上有八四七高地,都是因实际或夸张了的距离和高度而命名的。 有的编排一定的序列未表示相互间的方位关系,数字、天干、地支都可以用来排序列,例如四道口、五堡、东四九条、第二农场、二十八都、十六站、丙村、甲子、子午镇。 (2)描述自然景观的 这类地名中较多的是地形和自然地物的描述。十万大山、十八盘、九曲溪、万泉河、长岛、丁字港、三角街是地形的记述;五指山、奶头山、鸡髻山、日月潭、眼镜湖、花瓶屿、象鼻山等是地形的描写;五棵松、槐树庄、樟树、石柱、石滩、榆树沟等是自然地物的记录。 土壤和水文的特点也常常是命名的依据。地名描述土壤水文特点时或从视觉辨其色泽,或从触觉辨其凉热,对水流还有分清浊、辨深浅、别快慢等角度。白土、白沙、白石、黑山、黑石、黑沙土等就是这类地名。福建红壤化作用普遍存在,红色风化壳分布很广,加上红色岩层,各地都有许多带“红、赤、紫、丹”的地名。长年积雪的地方有长白山、玉山;四季长青的地方有青山、青城、绿春。河流名称中象深湾、淡水、沙河、紧水渡、青水河、浊水溪、冷水滩、响水河等也很常见。 气候和景色也是描述自然景观的内容。贵阳素称“天无三日晴”,重庆别称雾都,雷州多雷,恒春不知有冬季,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维吾尔语的慕士塔格是“冰山”,木扎尔特是“冰川”,藏语的喜马拉雅是“雪的家乡”,斜贡拉是“东雪山口”也都是和气候有关的地名。白云山、戴云山、雾峰、霞云岭、风云石、一线天等等也是景色的描写。 (3)说明自然资源的 象洞、鹤山、虎山、狝猴岛、鸳鸯溪是说明动物资源的;更多的是以植物资源命名,例如杉洋、杉岭、松山、松源、柘林、桂林、桐柏山、栗木、枫林等等。 地下矿藏一旦被发现之后也常常用作命名根据。台北基隆山有金瓜石、金山里,附近产黄金;铜陵、铜山产铜;铁山、铁岭藏铁。黄石西南有狮子山、象鼻山、尖山,统称铁山,多蕴藏铁矿石,附近有铁门槛、铁山塞等地名,那里是武钢的“粮仓”。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是“黑油山”,柴塔木在蒙语意为“盐泽”,也都是资源地名。闽台多有温泉,不少村落就用温泉、汤坑、汤岸、汤门、汤边等命名。 二、记述性地名,即反映人文地理特征的地名。这类地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小类。 (1)叙述文化景观的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依据各种人工建筑、设施命名的地名都属于文化景观地名。宝塔山山上有塔,凉水井村中有井,圆明园路绕着圆明园走,三家巷、九间排是命名时胡同里的建筑物情况,还有常见的村名石灰窑、碗窑、观帝庙、龙王庙、瓦厂等,都是叙述人工建筑的地物的。带“墟、店、集、市”的地名是叙述商业设施的;茶焙、油坊、打铁铺、洗银营、打锡巷是叙述手工业设施的;拱桥、双桥、官渡、富驿是交通设施;官陂、六圩、十堰市是水利设施;军城、烟墩、蓝旗营是军事设施;果树园、禾坪、莲塘,以及壮语的百哝(森林前边)、那坡(水田)、那苗(烂泥田)等则是农业设施。这类地名在人迹所到之处,不论城乡都大量存在。 (2)记录人物族姓的 用人名作地名的有几种不同情况。福建闽侯县祥谦乡是二七烈士林祥谦的故乡,朱仙镇相传是战国时魏信陵君门客侯赢的朋友朱亥的故里,这是以人名的出生地命名;河南汝阳县杜康村相传是东周时杜康造酒处,九江有小乔巷相传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夫人的住处,韩愈在潮州当过官,那里有韩江、韩山的地名,这是以人名为人物活动地命名;鼓浪屿有叔庄花园是林叔庄所建,香港有虎豹别墅是胡文虎所建,这是以所有者的名字为建筑命名;至于各处多见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台湾常见的成功村、国姓村则反映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仰。 用部落、民族名称作地名的总是当地住过该族。上古时期部落名和地名常常是一致的,如夏代有鬲氏住于鬲、有穷氏住于穷(均今德州南),有莘氏住于莘、有虞氏住于虞(均今商丘北),有扈氏住于扈(今户县)。从现代的许多地名也可以看出民族的分布,如湖南有苗市、瑶岗仙,广东有瑶岭、黎母山,广西有瑶寨、苗儿山,福建有江畲、官畲。 在长期的宗法社会里,人们按姓氏聚居,许多地名便冠以姓氏,在人口密集、自然地理条件雷同的地方尤其常见。 (3)记载史实和传说的 古代郡国、关塞、村镇名沿袭下来的地名为我们保留了重要的历史线索,湖北的随县市春秋时的隋国,郧县是汉代郧关关名命名的县;安徽的符离集沿用秦的县名。 有些行政区划名往往用命名时的朝代、年号来命名。福建的浦城县东汉置县时叫汉兴,东吴时代改为吴兴,到了唐代又改为唐兴。福州的晋安河是晋代所开,晋江市东晋南迁的移民怀念故国而起的名。汉武帝起有年号,有些州县就用帝王年号命名。例如绍兴、景德镇、政和都是用宋代的年号命名的。 有些地名是纪念某个历史事件的。例如福州的八一七路是纪念八月十七日福州解放,南昌的八一大道是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的。 还有一些史实地名不反映具体的史实而是历史变迁的泛称。例如许多地方常见的古城、旧县、古镇、老街、新村、新厝等等。 因民间传说得名的常见于名山大川和风景区。庐山原名匡庐,相传曾有匡氏兄弟在山上造庐隐居;武夷山则流传着武夷君兄弟治水救民的故事。那些人迹罕到,云雾缭绕或终年积雪的大山引起人们更多的想象,根据想象编造的故事还常常带着宗教色彩。汉语的九仙山、神女峰、仙居、神泉等都是这类地名。藏语的拉萨是“圣地”,班戈是“吉祥保护神”,革吉是“遍净天神”,嘉黎是“神山”,珠穆朗玛峰则是“长寿的后妃神女”,都与佛教传说有关。不过这种地名和相应的传说孰先孰后有时还不容易说清楚。 (4)寓托一定的思想观念的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名称,是属于观念形态的现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统治思想、不同的时代观念,这在地名中常有反映。古代帝王为新置州县命名时或者选用歌功颂德的字眼,或者直接借用他们的政治思想或道德观念的概念。前者如武威、定海、安顺、宣化,后者如仁义、孝感、礼州、礼泉。建国后出现了民主、建设、红旗、光明等地名。这类地名实际上是宣传性地名。 有些地名寄托了命名者意愿(主要是思安和祈福),福建省六十七个县市名中带有“福、泰、安、宁、和、平、清、明”等字样的就占近半(31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所收地名中有太平54处,兴隆24处。 还有些寓托地名是表现人们的某种感情的。如果说宝山、顺河、美山、良村是直接表现的话,珠海、玉树、龙溪、凤山便是用比喻来表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龙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美好而强大的形象,上述分省地图集龙字头地名多达二百条。蒙语的乌鲁木齐是“美丽的牧场”,白云鄂博有“富饶”之意。表现感情的地名大多数是表现喜爱心情的,表示厌恶心情的地名比较少见。 三、原生地名和相关地名。 上文把地名分为描述性地名和记叙性地名,这是从地名的性质所作的分类。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地名是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地理实体的特征的,事物不但可以按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关系分类。按照地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把地名分为原生地名和相关地名,原生地名是就新地命新名,相关地名则是利用原生地名为新地命名。这种来自原生地名的相关地名也可称为关联性地名。按照不同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小类。 (1)转类地名 上文所举地名多为原生地名,在文化景观和史实地名中也有转类地名,例如:圆明园路是园名转为路名,龙王庙由庙名转为村名;随县由古国名转为县名,石家庄市由村名转为市名。 不但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可以相互转类,它和自然地理实体之间也会相互转类。青海省由青海湖得名,泉州、赣州由泉山、赣江得名,云梦县由云梦泽得名;膠州湾、雷州半岛、台湾海峡由膠州、雷州、台湾得名。 转类池名都把原生地名的通名转化为相关地名的专名,但有时省去原生地名的通名,如泉州、云梦县,有时省去相关地名的通名,如龙王庙(村)、北戴河(镇)。 (2)仿造地名 把原生地名移用于新地。便是仿造地名。有时原封不动地移用作新地的专名。例如上海有南京路、四川路、天目路、延安路等等。这种移用地名常见干城市的街巷名。 古时的侨置州县也是一种仿造地名。六朝时,南北分裂,南迁士族常常侨置州县,例如东晋元帝在镇江侨置兖州,南朝宋改为南兖州,宋同时还在六合侨置南豫州,在绍兴侨置东扬州。 远地移民为了怀念故土也有把祖居地名移称新地的。闽粤人移居台湾岛后移用了不少故土地名,例如泉州社、同安村、漳州鬲、饶平村、梅州里等等多处可见。 还有一种仿造地名是由于趋雅求显,移用同类著称地名。据统计,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西湖三十六处,在福建境内,崇安县之外则有“小武夷”多处。 (3)派生地名 利用原生地名经过附加、并合和紧缩而仿造新地名,是为派生地名。附加式往往用于人口繁衍、聚落扩充、地名密集的地方,例如长安街——东长安街、西长安街,潮白河——潮白新河,丁家——上丁家、下丁家,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并合式常见于行政区划的归并扩大,例如江宁、姑苏——江苏,福州、建州——福建,襄阳、樊城——襄樊。紧缩式地名则常用于群体地名、片性地名和线性地名,例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越城岭、都庞玲、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吴郡、吴兴、会稽——三吴;杭(州)嘉(兴)湖(州)平原、(北)京(天)津地区、云(南)贵(州)高原;宝(鸡)成(都)铁路。 在识别具体地名的类别时,我们应该注意几点。不能望文生义,主观定类。有的地名用字相同或相似,实际类别并不相同。例如台南的恒春,是气候地名;东北的长春就只是个意愿地名。可见,为地名定类必须调查研究。 另外,地名的类别是会变化的。 此外,一个地名不一定只用一种命名法。小兴安岭又是附加式派生地名,又是意愿地名;石家庄市又是转类地名,又是姓氏地名。 作者:李如龙 (原载于《地名知识》1985年第3期)
|